近幾年,在牛蛙餐飲的強力驅動下,養蛙業強勁增長,不斷催生出服務于養蛙行業的創業者。每隔三年五年,就有一批創業者冒尖,以后來者居上的黑馬姿態亮相。
由于牛蛙行業的特殊性,依靠開拓牛蛙流通渠道換來飼料快速增量的方式屢試不爽,行業新秀汕頭市無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無邊農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目前公司牛蛙日流通量達到8萬-10萬斤,今年蛙料銷量大概率突破1.5萬噸!睙o邊農業總經理林海鴻表示,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牛蛙飼料快速增量,無邊農業擠進牛蛙“流通+飼料”模式前列。
汕頭市無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海鴻
那么,1994年出生的林海鴻是如何帶領一群90后團隊,用一年多的時間便擠進牛蛙市場前列?他們對行業的認知與蛙界老一輩的有何不同?近日,農財寶典-大國漁業記者與林海鴻做了相關探討。
活蛙日流通量8萬-10萬斤
記者:目前無邊農業的主要業務有哪些?發展情況如何?
林海鴻:無邊農業成立于2021年,目前團隊的核心骨干有20人,大部分人都有某大型水產集團工作經歷,同事差不多100個人。業務涵蓋苗種、飼料、動保、流通、餐飲五大板塊。
今年公司苗種銷量預計有30億尾蝌蚪,飼料銷量1.5萬-1.8萬噸,活蛙日流通量8萬-10萬斤,在廣州、佛山、汕頭等地有8家餐飲檔口在測試。此外,公司的自動殺蛙機研發了五年,目前還在升級改造。
記者:無邊農業在行業里算是新品牌,你們是怎么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快速發展起來的?
林海鴻:從0到1.5萬噸,基本用了一年多時間,但此前我希望去做這個事情,其實也做了幾年準備。2018年,我開始進入業內兩家大公司各學習了一年,在學習蛙料銷售的同時,也一直在摸索牛蛙全產業鏈應該如何布局。直至2021年下半年才開始成立公司,開展相關業務。無邊農業的第一筆資金來自我做蛙料的叔叔的支持,接下來還會有新的資本進入,未來會將汕頭市無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母公司控股其他下屬子公司。
牛蛙行業流通是核心,大約一年半的時間,無邊農業整合了20家戰略合作的檔口,最后優選下來8家。同時公司在佛山、重慶等地布局自營檔口,在潮州、汕頭、揭陽、梅州、河源提供配送服務。
記者:行業一部分人認為牛蛙“流通+飼料”是不健康的商業模式,對此你怎么看?
林海鴻:流通是回收飼料欠款的保障,是一種比較高效的商業模式,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不然也不會由廠家一直主導這個行業。但長久來看,未來經營模式會變得更多元,流通可以和飼料分開,各自獨立運營。未來大型養殖場對于資金賒欠的需求會一直存在,依靠流通回款仍是個比較靠譜的做法。
市場處于紅利期競爭加劇
記者:目前越來越多企業進軍牛蛙飼料市場,可以預見未來牛蛙飼料領域將會越來越卷,你怎么看以后蛙料市場的格局?
林海鴻:拋開牛蛙行業,站在整個水產的大環境來看,目前已經到了集團企業的決戰期,大企業已經形成體系、規模,且掌握行業發展節奏?傮w來說,整個行業進入內卷期,以大公司為主導,頭部企業在加速集中,腰部企業在奮力突圍,尾部企業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就牛蛙飼料市場來看,目前由于有餐飲在拉動需求,體量還在增長,同時又面臨政策的不確定性,因此競爭還不是特別激烈,現在能看到大家還是有增量空間。但是按照商業發展的周期來看,只要品類停止增長,行業也會進行集中、洗牌、淘汰。
記者:未來牛蛙流通市場會怎么變化?會更像哪個品類?
林海鴻:牛蛙有1億人以上的消費群體,5萬家主題餐飲店,市場對牛蛙的消費需求穩步增長。對于當前的凍品工藝,主流牛蛙品牌餐飲還不太接受,因此,最近三五年牛蛙流通依然以活蛙為主,依賴傳統流通商。
而在流通板塊目前沒有太多創新點,重點是對收蛙、倉儲、配送等每個環節的細節把控,盡量減低損耗。流通可以說是難而不賺錢,多數都在為了飼料業務虧本運營。如果牛蛙的加工工藝大幅提升,牛蛙變為凍品流通,那以后肯定會涌現出更多的大型加工企業。就像現在的小龍蝦市場,做得大的都是凍品加工企業,生魚也是如此。
牛蛙趨向成熟后,也會像生魚一樣,最后只剩下幾家大公司,或者是一些在某個環節做得很有競爭力的小公司,否則會被大公司合并。市場競爭就是這樣殘酷,不做大、做強就會被市場淘汰。
記者:專注牛蛙養殖、飼料、流通其中某一領域的公司有發展空間嗎?專注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是否有未來?
林海鴻:小而美很難長久,農業拼的是體量,綜合實力,講究規模效應和整體的布局,小作坊是拼不過體系化的大公司。這個行業趨于整合,看誰有能力整合產業鏈的資源,在當前紅利期快速突圍,才有機會進入決戰期決定勝負。
未來牛蛙飼料、流通量沖破10萬噸
記者:你認為無邊農業的競爭優勢是什么?
林海鴻: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三點:第一,無邊農業有年輕化的團隊,敢想敢干;第二,公司文化足夠開放,擅于整合行業資源;第三,無邊農業整個團隊對于牛蛙整個行業了解的比較深刻,熟知行業痛點和行業機會點在哪里。
同時,無邊農業也在關注其他品種,尤其是超過10萬噸以上的水產品,目前在接觸很多其他品類的優秀團隊,社會的優質資源和業內的頭部的集團公司,大家在探討如何繼續深入地合作。
記者:無邊農業的使命愿景是什么?
林海鴻:服務興農,改變中國牛蛙養殖現狀。首先,無邊農業團隊大多有業內大公司工作背景,也深受某大企業文化影響,無邊農業也想為改變中國農業現狀出一份力。其次,目前國內的牛蛙養殖確實存在不少問題,無邊農業想通過全方位的服務(苗種、飼料、動保、流通)來規范牛蛙養殖,也為提高牛蛙養殖戶的養殖成功率提供一些保障。
無邊農業對自己的使命考慮得很清楚,我們還很年輕,平均年齡30歲左右,也是該承擔責任的時候了,也有勇氣去承擔更多責任。時代在召喚,面對行業機遇,無邊農業要去連接更多得資源,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做成一家集團公司。我們始終認為人生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間,無邊農業的目標是做成一家上市公司。
記者:你心中未來三五年公司的商業版圖是怎樣的?
林海鴻:目前,無邊農業在牛蛙板塊運營模式主要還是在學習頭部的優秀企業,但是在一些細分的環節上,無邊農業也在不斷的優化和創新,未來的3-5年內快速做大體量,飼料要做到10萬噸左右,流通量達到10萬噸以上。
苗種除了自己的場地之外,無邊農業也在接觸一些理念相同的優質繁育場地,想通過合作入股賦能的方式繼續擴大無邊農業在苗種行業的服務能力。目前動保無邊農業主要還是以代理為主,但是2023年年底之前,公司會推出自有品牌的定制動保產品來服務客戶。
這是一個1+1大于2的時代,需要我們的能力加上別人的優勢,不斷整合產業鏈的資源。最后,無邊農業也希望跟一些水產行業的前輩、同行多學習,大家應該取長補短,互利互惠,一起做大做強。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